冬病夏治 初伏日掀「三伏貼」熱潮
今天(七月十四號)是「初伏日」、國內掀起「三伏貼」熱潮!中醫觀點「冬病夏治」,早在幾週前、甚至好幾個月前,就已經有不少民眾預約初伏日到中醫門診接受「三伏貼」治療,中醫師表示,想調整體質,預約治療的患者,以有過敏體質、氣喘與鼻炎等患者居多,中醫界粗估,初伏日全台約有十五萬人接受三伏貼治療。(徐韻翔報導)
農曆三伏日被分為出伏、中伏與末伏,是一年中最炎熱、陽氣最旺的時候,今年的初伏日是在國曆七月十四日,中醫觀點認為「冬病夏治」,三伏日也成為民眾接受三伏貼治療來調整體質的熱門日。
台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表示,以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為例,有些民眾甚至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預約,而為了因應民眾初伏日要接受三伏貼治療需求,院方整合了十多位中醫師支援,特別開設特別門診,有些三伏貼藥物還提早先準備調製,近來包括有院內中醫師會議與教育訓練做準備,甚至有外國醫師計畫參與三伏貼治療見習。
中醫師表示,預約患者大都是以氣喘、小兒過敏以及鼻竇炎等過敏性疾病為主,希望能在夏天調整體質,三伏貼的治療方式,是依個人病症、體質,挑選特定數個穴位,貼上中藥材,讓寒血釋放,一次治療時間20分鐘~數小時不等,療程約3次,中醫師說,臨床上患者接受過三伏帖治療後,一般能夠減緩秋冬相關疾病的發作頻率與嚴重度。
資料來源~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0714/1/1n0s3.html
三伏天~
中醫所謂的三伏天(初伏天、中伏天、末伏天)是依據節氣曆法所計算而來:氣喘、過敏性鼻炎是冬季好發的疾病,屬肺系疾病;肺的五行屬「金」,故取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(五行中屬金)庚日,第四個庚日是中伏天,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天,這三天便是三伏天,彼此相隔十日。
以今年2009年為例:初伏在國曆7月14日,中伏7月24日,末伏 8月13日。
三伏貼~
「三伏貼」即是在三伏天所做的穴位貼敷治療法(但貼敷的時間並非僅限於三伏天這三天才有效,在三伏天的前、後一個月內,既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,也是治療的好時機),乃中醫的外治法之一。
於今年三伏天這三天各貼藥一次,貼藥時間一般為4至6小時,若皮膚發生明顯的紅腫搔癢等過敏症狀,則須即刻撕下藥材。三伏貼本身是使用具有溫通和補養的藥物來做治療,因此貼敷於皮膚上會有稍許刺激性如燒灼感、口乾現象,也會造成皮膚輕微的局部紅腫和稍許的刺痛,不過會因人而異,大多數病人覺得不舒服,大概只在前面那半小時,之後基本上不會再有太大的不適。
有些人貼敷後會有起水泡的現象,基本上小心保護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,且經驗上和報告上顯示,病患做貼敷若有刺激感、局部紅腫,甚至於起水泡,其療效相對之下會比較好,且在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其他的副作用。
適應症~
適合接受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的患者,主要是過敏體質的兒童,包括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。在成人方面,成人哮喘、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等疾病,也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。至於孕婦、嚴重心肺功能不足、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病患,以及有發燒和咽喉發炎者,不適合此法。
至於適不適合用三伏天灸療,還是必須要經過專業中醫師診療唷!
留言列表